疤痕论坛»疤痕论坛 健康美容区 美容美体 (转帖,略有修正)某皮肤科医师对于敏感肌肤的意见
返回列表

(转帖,略有修正)某皮肤科医师对于敏感肌肤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9 16: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旷神怡⊙军 于 2014-2-19 16:23 编辑

「敏感性肌肤」!?

每年的秋冬之交,皮肤干燥的、发痒的、肿胀的、脱皮的纷纷出炉;这几天天气骤冷,忽然又有很多酒糟/玫瑰痤疮的朋友「降临」。

「敏感性肌肤的来源」。

(不喜欢「直接给答案」。现实世界如此复杂,如果要让各位真正避免伤害,与其给愚蠢的答案,不如给思考的逻辑)

给出的思考是:

「敏感性皮肤」的定义:首先皮肤科医学界对「敏感性皮肤」颇有争议。目前比较同意的是「敏感性状态」。也就是说「不知道什么原因,皮肤忽然变得对外界刺激产生比较大的反应」。这句话的「学问」在于「变得」;意指「皮肤未必病变;很可能只是状态,而非疾病」。
不是体内来源,至少不应该「只是」体内来源:有些人以为「饮食习惯与脸部敏感皮肤有关」。反问很简单:「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敏感不会扩及颈部、胸口?更直接地说,为什么敏感往往只限制在颔线(mandibularline)以上?」临床中我们常常发现,仅仅一线之隔,脸部皮肤与颈部皮肤的表现就截然不同。
与护肤品必然有关:学术上从文献逐渐累积;现场则观察到上述的「颔线分割现象」;加上逻辑中无法导出「护肤品安全」的结论。几方包围下的唯一答案就是「必然与护肤品有关」。剩下的问题只是「所有护肤品都有问题?还是只有部分护肤品出问题?」
如果不加以认真思考,竟然相信「日本女人的皮肤不仅白皙、弹润、水嫩QQ,尤其令人羡慕的是,她们的肌肤普遍都很健康…而对于保养的根本-健康美肌的追求,也在近年来成为保养的一大显学」这种相互矛盾的愚蠢广告台词~错误的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保养。您的皮肤距离「正常健康皮肤」恐怕就更远了!
医学美容愈发达,敏感肌肤愈多:「医学」介入「美容」;理论上应当使美容更为安全。实际上,我们看到许多的乱象,许多的伤害纠纷。这中间固然有「商人过度操纵」的问题。「错误对象,正确剂量?」的情况也不罕见(<=「我们的治疗没有问题,是患者自己的皮肤问题」?)在受损、已敏感、不健康的皮肤上施予「医学美容治疗」;在「无能力承担伤害」的皮肤上妄图「先破坏、后建设」,结果「先破坏、难建设」甚至是「先破坏、不建设」,其实就是医学美容纠纷的来源。这就是健康的人才能接受激光治疗!与从「先破坏、后建设」谈除疤!?还有什么样的医学美容治疗,「一定」要配合肌肤监测?

建议治疗思考

如果您的运气好,附近有肌肤监测的医疗机构,请求他们协助:如同什么人「必须」使用护肤品?所说,受伤的皮肤需要额外保护,「选择正确护肤品」是必要的。「检测护肤品是否正确(方向)」以及「监测护肤品作用是否正确(速度)」是您必须接受肌肤监测的绝对理由。
住在天涯海角,找不到专业的安全协助:先停止伤害,再想办法寻求协助。
请记住,您的皮肤已经受伤了(所以才「敏感」);「不要再更多地伤害皮肤」是绝对的、唯一的准则。而辨识的方式,只有肌肤监测!

请容许我再强调一次:不要相信厂商、不要相信媒体、不要相信广告、不要相信美容师、不要相信医师、不要相信成分表…只相信选对了护肤品,皮肤得到保养;选错了护肤品,皮肤因此受伤。

现在「达人」众多;如果您也迷惘于「达人」,这篇文章应该某个程度上解释了~

进入肌肤监测领域之后,基本上算是「发现新世界」。传统的眼光从纵向看,我们往往可以从横向看。纵向与横向没有谁对谁错;但是纵向找不到答案时,横向可以提供「灵光一闪」…横向的思维缓慢时,纵向可以做快速、直接切入。

XX医师在「再谈 “敏感性肌肤”的成因与治疗里面问了一个问题:「想问S医师,台湾的小P,牛尔等的美肤达人所推荐的一些护肤品,可信吗?做完激光,光子等物理治疗后,哪个牌子的护肤品比较好?现在激光术后的护肤品太多了。」

自己是学习者,有幸受几位大师教导,忽然发现「高手老师,教的多半是逻辑与思维方式;学生一时无法完全接受,但是一生经常受益」。

影响我最大的是Z老师;我跟Z老师学习,断断续续四年。表面上学管理学,实际上学做人、学思考、学思辨。从大师的身教中,虽然老师已经故去五年多,依然受益匪浅,至今感恩。

XX医师问的问题,难度其实不高——也算高,如果直答的话~

① 这些「达人」究竟懂些什么?他们如何懂这些事?他们如何证明他们懂?他们懂的这些事,是真实不虚的吗?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真的,为什么一位「彩妆师」竟然也懂「护肤品」?前者是色彩分配,属于艺术天份;后者会吸收到体内,扎扎实实地属于生物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皮肤科学的范畴,二者完全不相关。

「达人」如何不需要经过皮肤科学训练,忽然「达人」?

② 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激光后的皮肤」一定与「激光前的皮肤」有些皮肤屏蔽上的不同,前者损伤大一些。

目前还没有确定的专论特别研究「激光后的皮肤」,厂商如何确定「这是激光后皮肤专用的护肤品」?如何证明?难道不需要临床医师在现场不断验证,不断地上市后监测(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与验证?

如果厂商「乱号称」,医师「乱使用」,结果激光后大量反黑、红肿;问题究竟出在激光操作,还是出在错误的术后护肤品?您如何区分?如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

③ 更何况,如果患者皮肤不受伤,怎么会出现「光晒后的黑斑」、「痘痘发炎后的痘疤」?

这些「受伤后的肌肤」,没有经过术前评估,贸然激光治疗的结果,如果已经到达「先破坏、不修复」的夸张程度,什么护肤品可以「扶死救亡?」
如果护肤品竟然做得到,这些「护肤品」不就成为「药品」了吗?

既然成为「药品」,它的副作用机率如何?风险机率如何?
XX医师的标准答案很简单:

「不要随便听从答案。请在术前做肌肤监测,预测正确激光剂量。请在术后做肌肤监测,确保激光治疗正确。请在给予护肤品之后持续肌肤监测,确保护肤品产生效果,而且没有不可预期的副作用。」

至于「达人」,让肌肤监测的科学事实去决定吧~

某人问:
&#8204;
陷入了护肤保养的完全迷茫期。广告不可信、网友评论更扯淡、成分分析科学但效果因人而异、同一品牌的产品也是各有优劣、所谓达人只有少数靠谱。

所以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研究「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护肤品」,而是应该关注「这个护肤品给我带来的是怎样的改变」,对么?
这么说来只能亲身尝试了!?但随便尝试护肤品/疗程好像又对自己挺不负责任,毕竟脸皮不是试验田。S医师觉得正确的做法究竟是哪样呢?

我担心的是试用护肤品时,直接把脸毁了~然后又要各种修复,修复又要试产品,皮肤成了试验田…最后像小白鼠那样死掉...

谢谢医师~问题继续噗噜冒:

回答:

① 首先,身为使用者(包括医师与消费者),我觉得应该先确定护肤品的安全,其次才谈「适合不适合」。

② 至于「如何确保护肤品的安全」?说实话,既然「阅读成分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尝试」;不断地、小心地探索护肤品的安全界限。

③ 「探索界限」与「丛林探险」有个共通点:「请向导会比自己搞安全」。另外的共通点是:「无论请向导与否,都要有地图与指南针」。因此提出了几个依序的步骤:

        之① 依教不依人:佛陀涅盘时告诫我们:「不要相信任何人,相信契合佛学逻辑的教义」。不要相信任何厂商、不要相信任何产品、不要相信任何广告、不要相信 任何 医师、不要相信任何美容师、不要相信任何朋友、不要相信任何名人…只相信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科学证据!
       之② 成分分析学派:对一般使用者来说,不!可!信!
       之③ 所谓美容达人:我不相信达人,特别在这个快餐年代,所谓「美容」或「医学美容」这个领域。
       之④ 只能亲身尝试了:说实话,您可以考虑相信我(<=问题是,您信吗?为什么要相信我?)。身为逻辑追寻者,我认为最正确的作法是尝试,然后使用前、使用后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大S说的「狠狠的试!」原则上不是错的,错的是不应该盲目地「狠狠地试~」。盲目地试,结果就是更严重的敏感,更深沉的肝斑!
       之⑤ 即便您相信我,也应该这样做:道听途说,或者把自己的健康、权益交给他人决定,这才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就是提倡的「真正正确选择护肤品的方法,就是实际去用,然后不断监测!」

④ 除非您准备制造护肤品,要不然对于护肤品的研究,确实应当「聚焦于护肤品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医药界为例,医师不知道药物如何制造出来,但是凭着对药厂的基本信任,我们使用药物(<=凭着对某品牌的基本信任,我们使用护肤品)。然后随着临床使用经验的增加,我们不断监测该药物的临床反应,产生「上市后监测(PMS)」的数据,藉以更清楚地理解该药物「真实作用」与「长期风险」(<=所以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以确保护肤品对皮肤的真实作用)。

⑤ 换句话说,您担心的「小白鼠事件」是可能发生的。但是现在各位盲目地相信广告、相信成分表,「小白鼠事件」早就已经存在了!(<=要不然,各位以为敏感肌肤与酒糟肌肤是怎么来的?)


175

主题

6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发表于 2014-2-20 07: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乱用护肤品确实伤皮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美容美体

美容美体

关于疤痕美容、流行服饰、美容护肤、美发减肥、整形美体等的讨论。
发表帖子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允许回帖邮件提醒楼主

48小时热贴

返回顶部 找站务 扫微信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