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论坛»疤痕论坛 医患交流区 蔡景龙 这些人要当心!瘢痕疙瘩“偏爱”的几类人群
返回列表

[医学文章] 这些人要当心!瘢痕疙瘩“偏爱”的几类人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皮肤修复的世界里,瘢痕疙瘩堪称“特殊分子”。它不像普通瘢痕那样安分守己,而是肆意生长、凸起变形,给患者带来外观与身心的双重困扰。为何有人受伤后平安无事,有人却长出恼人的瘢痕疙瘩?今天就来揭秘瘢痕疙瘩“偏爱”的几类人群,快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1 遗传基因“背大锅”
瘢痕疙瘩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显示,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瘢痕疙瘩,那么其他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会增加2-3倍。这是因为遗传基因会影响皮肤细胞的修复机制——携带特定基因的人群,皮肤在创伤后更容易出现胶原代谢紊乱,导致成纤维细胞过度活跃,疯狂合成胶原纤维,最终形成瘢痕疙瘩。
小贴士:有家族病史的朋友,日常要格外注意避免皮肤受伤,一旦出现伤口,建议尽早咨询皮肤科医生,评估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2 特定种族“中枪率”更高
肤色越深的人群,越容易被瘢痕疙瘩“盯上”。临床数据显示,非洲裔、亚洲人的发病率比白种人高出3-5倍。这与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深色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更活跃,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间接干扰胶原纤维的正常排列,促使瘢痕疙瘩形成。
冷知识:非洲裔人群的瘢痕疙瘩多表现为大面积、坚硬的肿块;亚洲人则更常见于前胸、肩部,且形状多为“蟹足状”。
3 年龄“卡”在青春期与中年
1. 青春期:这个阶段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激素水平波动大,尤其是雄激素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再加上青少年好动,容易受伤,皮肤修复过程稍有失衡,就可能引发瘢痕疙瘩。
2. 30-50岁中年人:这一时期虽然新陈代谢放缓,但如果长期处于压力大、熬夜、内分泌失调的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皮肤修复的精准度,给瘢痕疙瘩可乘之机。
4 这些部位“自带风险”
皮肤张力和活动度是影响瘢痕形成的关键因素。以下部位更容易长出瘢痕疙瘩:
- 前胸与后背:此处皮肤张力大,呼吸、运动时持续牵拉伤口,刺激胶原过度增生。
- 耳垂:穿耳洞虽小,但耳垂血运丰富,炎症反应持续时间长,易诱发瘢痕疙瘩,尤其多见于反复感染的耳洞。
- 关节周围:如肘部、膝盖,频繁屈伸导致伤口愈合不稳定,瘢痕组织容易“野蛮生长”
5 特殊体质人群需警惕
1. 疤痕体质:严格意义上,医学尚未明确界定“疤痕体质”,但临床上发现,某些人轻微受伤就会出现明显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这类人群需格外小心。
2. 易过敏体质:过敏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应加剧,延缓伤口愈合,增加瘢痕疙瘩形成风险。例如,因蚊虫叮咬反复抓挠,可能将普通伤口“升级”为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基因、环境、个体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你属于上述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好皮肤防护,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如纹身、穿脐环)。一旦发现伤口异常增生,出现发红、变硬、瘙痒等症状,及时就医!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瘢痕对生活的影响。守护肌肤健康,从了解风险开始!

蔡景龙

蔡景龙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济南蔡景龙医疗美容创始人。国内著名美容整形专家。20年前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瘢痕学专著《现代瘢痕治疗学》,2008年主编了《现代瘢痕学》,2015年主编了中国21世纪整形外科丛书第12分册《瘢痕整形美容外科学》,至今蔡景龙教授完成了中国8部有关瘢痕学专著中的5部著作,发表瘢痕相关论文100余篇,经验丰富,成果丰硕。蔡景龙教授擅长瘢痕和瘢痕疙瘩防治、肿胀局麻技术、男女乳房整形、体形重塑、医学美容外科手术,为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塑造了美丽。
发表帖子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允许回帖邮件提醒楼主

48小时热贴

返回顶部 找站务 扫微信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