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软化针是什么? 疤痕软化针并不是一种特定的针剂,而是瘢痕局部的激素药物注射。常用的除疤激素有:国产的强的松龙、曲炎舒松A,进口的德宝松、康宁克通等,还有应用的比较多的曲安奈德。 它们都属于类固醇激素,能够抑制疤痕内的成纤维细胞过度繁殖和胶原的合成,它会增加胶原酶来分解多余的胶原结节,使疤痕部位的硬疙瘩渐渐软化、平坦。 在瘢痕的常规治疗中,瘢痕针可能很多人有所耳闻,它的原理是将药物注入瘢痕内,让瘢痕缩小、软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瘢痕带来的疼痛、瘙痒等不适。这种治疗因为操作简便,效果也比较确切,所以成为瘢痕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疤痕软化针的功效 通过抑制疤痕疙瘩内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胶原酶的产生,减少胶原酶抑制剂的产生,从而引起胶原超微结构的改变,使胶原纤维按顺序排列、胶原结节降解,促进疤痕早日成熟,软化,平坦。 疤痕针是非手术疗法治疗疤痕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处于疤痕增生期的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疤痕和疤痕疙瘩,效果较好。而对于已经凹陷的疤痕来说,疤痕针则不适合。 疤痕软化针不适合人群 一、疤痕形成时间较短,疤痕还没有高出皮肤表面;
二、患有糖尿病的增生性疤痕患者。疤痕针属于类固醇药物,不适合糖尿病人群;
三、月经期、哺乳期、妊娠期女性不适合注射疤痕针; 瘢痕内注射的药物有多种,每个药物都有自身特点,专业的医生会根据瘢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药物及药物浓度进行治疗。 “瘢痕针”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01 激素类药物 原理是通过激素抑制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降低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减少胶原合成,同时增加胶原酶活性,加快胶原降解,使瘢痕逐渐萎缩。 瘢痕针最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曲安奈德注射液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02 抗肿瘤类药物 代表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研究发现其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的表达来改善瘢痕增生。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溃疡、烧灼感和色素沉着等。暂无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这些系统性并发症的报道 03 其他 A型肉毒毒素是近年来在治疗瘢痕中崭新但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减少伤口垂直张力、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等作用有关[2]。 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优点在于没有激素类药物、抗肿瘤类药物注射后的副作用,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价格昂贵。 哪些瘢痕可以打“瘢痕针”,有副作用吗?
各类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是瘢痕药物注射治疗的标准适应症,特别是瘢痕出现瘙痒、疼痛或有明显浸润的症状时。 用法为早期单独注射或联合注射。此外,注射治疗也是瘢痕疙瘩手术前、手术后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瘢痕都需要打瘢痕针,注射治疗有一些“准入”条件,如果没有专业医生评估药物选择、药物浓度控制而盲目治疗,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甚至皮肤坏死等风险。 但简单来说,合理的评估及药物配制,配合专业的注射手法,可以大大减少注射带来的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瘢痕针需要进行多次的治疗,具体频率需要根据瘢痕类型及治疗效果而定。可以优先选用单一药物注射,但需要及时随访,如果效果欠佳,可以调整药物浓度或更换药物,也可以不同药物之间联合注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