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儿烧伤补液第一个24小时补多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小儿烧伤补液第一个24小时补多少和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怎样为烧伤病人制定24小时的补液计划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输液量计算公式:成年人按照Ⅱº、Ⅲº深烧伤合计面积和体重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体和晶体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1.5ml(小儿2.0ml)。胶体(血浆)和电解质液(平衡盐液)的比例是0.5:1;广泛深度烧伤者其比例可改为0.75:0.75(小儿1:1)。另加每日需水量(5%葡萄糖溶液)2000ml[小儿按60~100ml/(kg·d)计算]补充水分。 第二个24小时胶体和电解质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实际输入量的一半,水分补充仍为2000ml。 二、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国内现在通用的补液方案是按烧伤面积和体重来计算补液量。 即:伤后第一个24小时,烧伤面积%(Ⅱ、Ⅲ)×体重㎏×1.5ml(小儿为1.8ml,婴儿为2ml)+2000ml(小儿按年龄或者体重计算)。其中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为2:1,严重的话为1:1。上述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剩下的量在其后的16小时内输完。伤后第二个24小时,按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加每日生理需水量补给。伤后第三个24小时的补液量,视伤员病情变化而定。 看了这个问题的推荐答案,发现有点错误,所以纠正下。 三、烧伤补液公式计算烧伤补液公式计算:(体重×烧伤面积×1.5+2000)ml。 烧伤补液原则就是根据烧伤面积的程度计算补液量,在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在补液的时候首先要快速计算出烧伤的面积,然后根据烧伤的面积进行适量的补液。 在补液的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如果出现了尿量少或者血压偏低以及心率偏快的现象就需要适当加快输液的速度,以免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一般烧伤的程度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烧伤比较轻微的患者一般不需要补液治疗,但是在烧伤之后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对烧伤部位进行清创处理。 比如可以先使用碘伏将创面擦拭干净,然后再使用注射器把水泡内的液体抽出,然后再遵医嘱涂抹上氧化锌软膏治疗,患者需要定期换药。 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Ⅰ度烧伤损伤最轻,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 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