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疤痕论坛 返回首页

陈存富的个人空间 https://www.scarbbs.com/?766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烧伤疤痕整形 烫伤疤痕整形 瘢痕整形 瘢痕修复 图文大全

已有 977 次阅读2012-11-5 09:55 | 整形

烧伤疤痕整形 烫伤疤痕整形 瘢痕整形 瘢痕修复 图文大全
    自医生这个职业诞生以来,烧烫伤就是整个医学界的“软肋”。为什么?且看一份资料:烫伤、蒸汽伤、烧伤、爆炸伤、电接触损伤等,均称为烧烫伤。在西方国家,每百万人口中约有烧烫伤患者一万人。在我国,却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统计。因为,许多严重的烧伤病人往往还没有被送医院,就已经死亡。特别是那些5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人员,抢救成功率非常低。
据这个患儿的家长介绍,这是一岁时被热稀饭烫伤的,四年时间里形成了如此形状的增生性瘢痕,治疗难度较大。
现实生活中,各种原因被烧伤的人数却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致使一些大医院的烧伤科常常应接不暇。如此情势之下,70年代从西北某边防骑兵团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的陈存富教授,自大学毕业至今,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烧烫伤患者的救治与研究
 

陈主任在为一名烧伤后留下脖部疤痕的患者实施手术,需要先将影响功能的疤痕切除,再进行植皮。
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疤痕性皮肤。这些人的身上一旦出现疤痕,往往形成比较严重的瘢痕疙瘩。这也是整形外科医生感觉比较棘手的问题。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诱因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烧伤、注射、动物咬伤、疫苗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
 
这个孩子就属于疤痕体质,烫伤后的康复过程中,烫伤创面愈合特别慢。而且,疤痕区的增生严重,影响头部的活动功能。
瘢痕疙瘩的诊断要点是: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超出原损伤部位持续生长的肿块,触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痛,颜色可为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有时像螃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医学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可发生于任何种族,其中黑肤色人群最常见。
 
日本人群中的疤痕患者也很多。这是2001年陈存富教授应邀去日本参加整形学术会议的留影。在国内的医院里,与烧烫伤患者相关的科室一般都称为烧伤整形科,而且日本人那里,通常称之为“形成外科”。
这名21岁患者的手臂是被开水烫的,形成疤痕后,不仅影响外观,而且经常裂开,尤其在冬季,更容易感觉痒痛。
中华医学会的相关调查表明,疤痕体质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青年人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青年人皮肤张力较强、代谢旺盛、激素分泌活跃有关。瘢痕在人体部位有明显的区域易感性,如胸骨前、背部、颈部最易发生。不过,类似的病情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烧伤整形医生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治疗的范围
手术进行二十分钟以后,患者的手臂就成了这个样子。
手臂上的疤痕被切除以后,整形医生一般都会采用专门的缝合线。这是患者马上就要离开手术台的时候拍的照片。
 
患者看一眼手术后的效果,还算满意!!!
当然,这样的疤痕患者对于陈主任来说有些过于容易过于简单,常常有更严重的患者在考验着他的救治能力。好啦,咱们先从下面的这张获得医学成果奖的照片说起……
 
1986年3月,陈主任的急救室里被抬进来一个罕见的“生命”。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个小伙子是被突然爆炸起火的汽油烧伤的,全身除了扎腰带的部位和两个脚心残存一点皮肉外,其他部位全被烧灼成“熟肉”模样。烧伤总面积达到了95%,皮肤、肌肉烧熟的面积也达到了75%,这种情况医学标准为三度烧伤。
 
患者本人当时血肉模糊的照片没法上传了,只能传一张陈主任当时在床边的照片。站在陈主任身后的人是陪护患者的亲属,当时都需要穿上隔离衣,以防止细菌感染,病房里更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更让所有医护人员为难的是,测不到血压,也无法准确地测量体温。身体表面的皮肤已经被“烧熟”、已经“死”去,又怎么能够传递正常的体温?
对于这个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意识的“生命”,陈主任依然没有放弃。凭着异常坚定的信念,在为患者连续大量输液、维持基本生命需要的同时,陈主任和医生护士们一样,仔细地清理烧伤创面上的腐肉。患者的意识恢复之后,在医学上算是度过了休克期,但更严峻的考验降临了:正常的皮肤和肌肉坏死、腐烂而产生的毒素和细菌,渗透进入血液,必然引起患者全身感染,如同化工厂里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流进了麦田。
防止出现这种结局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尽量早期处理,切除患者身体表面已经坏死的组织,然后再从患者残留的头顶部切取头皮、剪成小米粒状,作为“种子”移植在被切去坏死组织的创面上。相同的“米粒移植”,每隔三天就进行一次,直到患者身上渐渐出现了成片、成形的皮肤。五个月之后,这个小伙子竟然从病床上站了起来。
陈主任对于该患者的救治,曾引起军队和地方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也为陈主任为患者实施深入治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一次抢救成功,让陈主任感觉十分“意外”,虽然还算不上经验,却更加坚定了他今后全力以赴地抢救危重病人的信心。1994年4月,鲁西南一名化工厂工人,总烧伤面积达97%,只有头部残留少量正常皮肤,同时伴有呼吸道烧伤、早期严重消化道并发症、肾功能障碍等多种脏器损伤,生命危在旦夕。
 
这是患者在急求室里的唯一一张照片,应患者所在单位领导的要求,医院组织了数十名军队地和方的专家对其进行会诊……陈主任经过6个月的精心治疗,把这个年轻工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
对于此次抢救成功,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许多著名专家对此病例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烧伤专家、第三军医大学黎鳌教授写道:“国内抢救成功最大三度烧伤面积为95%,国外无类似报道,此例为化学烧伤三度达97%,且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十分难得,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一次抢救,作为一项科研成果,在1996年的全军首届医疗成果评审中,获得医疗成果二等奖。
黎鳌教授在中国医学界可谓泰斗级的人物,祖籍湖南浏阳,1917年5月4日生于湖南长沙。父亲黎溥棠是中学教员,母亲周霞是勤俭的农家妇女。黎鳌和两个弟弟都从事医学,大弟黎介寿和二弟黎磊石分别在普通外科和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黎氏三兄弟。
黎鳌院士曾担任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是中国烧伤学、创伤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参与开创了我国的烧伤学、创伤学,总结了一整套适合国情、有独创性、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远见卓识地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为我国我军的烧伤救治与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黎鳌院士参与开创我国烧伤学科,早期主持研制了一整套烧伤抢救方案,为中国烧伤救治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1962年,首先提出"从整体出发,维持机体抗病能力的观点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我国治疗烧伤方案;制定了适合我国人体的计算烧伤面积的中国九分法,首先总结了我国自己的输液公式等。这一整套措施和基本思想,不仅迅速在国内推广,为我国烧伤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烧伤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长期指导着我国烧伤救治工作,他领导的烧伤研究所,已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烧伤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面继续说陈存富教授在烧伤整形方面的业绩:
 
成功抢救一名重度化学烧伤患者,也让陈存富主任在全军医学界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是当年的获奖证书。
这是陈主任在日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介绍抢救过程。
 
更多详情QQ1779912813,电话1516512155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 找站务 扫微信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