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烧伤面积补液第一个24小时怎么分配和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烧伤面积补液第一个24小时怎么分配以及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补液量应是多少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48ml/kg.日)一般为2500-3000ml。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公式,等于体重与烧伤面积乘积乘1.5ml再加2000ml,如果小儿应乘1.8ml,婴儿乘2.0ml。晶体与胶体溶液的比值大约1:0.5,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液体总量的二分之一。晶体为50乘60乘1.0等于3000ml。胶体为50乘60乘0.5等于1500ml,水分为2000ml。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晶体,胶体减半。 一般要选用等张溶液,比如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等等来进行补液。补液量的计算,全天的尿量加上不显性失水,大约六百到八百毫升,然后减去内生水三百毫升,再加上额外水分的丧失量就是补液量。 补液的速度,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来分别对待。对于休克的患者补液的速度要快,每小时一百毫升左右。但是对于心功能不全以及老年患者,补液的速度要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补液量计算公式 二、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国内现在通用的补液方案是按烧伤面积和体重来计算补液量。 即:伤后第一个24小时,烧伤面积%(Ⅱ、Ⅲ)×体重㎏×1.5ml(小儿为1.8ml,婴儿为2ml)+2000ml(小儿按年龄或者体重计算)。其中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为2:1,严重的话为1:1。上述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剩下的量在其后的16小时内输完。伤后第二个24小时,按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加每日生理需水量补给。伤后第三个24小时的补液量,视伤员病情变化而定。 看了这个问题的推荐答案,发现有点错误,所以纠正下。 三、烧伤面积怎么换算补液量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公式:补液量(ml)=患者体重(kg)*患者烧伤面积(%)*1.5+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其中晶体与胶体的比值约为2比1。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为2000ml,晶,胶体减半。 计算补液总量时,应对烧伤面积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头颈部占体表面积(头3%,面部3%,颈部3%)9%,双上肢(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占18%,躯干占(前胸13%,后背+臀部共13%,会阴1%)27%,双下肢(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占46%。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烧伤面积补液第一个24小时怎么分配和烧伤病人补液量计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